全球瞩目的2023年全国两会顺利闭幕。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新大陆科技集团CEO王晶向大会提交关于《国家顶层设计统筹推进数字公民建设》、《创新驱动新思想“飞入寻常百姓家”》两份提案。王晶委员的思想和建言受到中央和地方主流媒体以及财经、证券类媒体的广泛关注,并就创新自立自强、民营经济发展、政府机构改革等议题对王晶委员进行采访。今日官微刊发集锦报道,以飨读者。
以下内容转发自中国经济网3月7日报道:
王晶委员:推进“数字中国”建设
创建AI能力“数字公民”
就此,中国经济网记者专访全国政协委员、新大陆科技集团CEO王晶,她表示:“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其创新焦点在于体现中国式数字化的核心: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由聚焦“事”和“物”转向以“人”为中心进行体系重构与能力升级。因此,数字中国建设应紧抓“人”的数字化这个基本元素,让百姓得到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王晶委员长期积极投身数字中国建设。作为最早一批参与数字福建建设的企业家,王晶在实践中抢抓数字公民、数字人民币创新机遇,支撑北京冬奥会数字人民币试点,担任数字人民币产业联盟首任理事长,积极推动数字人民币发展。
履职5年来,她聚焦社会治理、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三大层面,针对其中的痛点、短板积极建言献策,围绕以人为中心的治理目标,提交了一批涉及数字公民、数字治理、数字身份、数字食安、数字健康、数字汉字、科技创新等领域的提案。
今年,她又带来了关于“国家顶层设计统筹推进数字公民建设”的提案:
第一,立足顶层设计,战略性思考数字公民。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围绕百姓衣食住行乐医养教等等的数字化应用场景产生海量数据,但由于碎片化严重,处在一个又一个的“孤岛”之中,公民产生数据却不拥有数据,难以成为可复用、可智用、有温度的“数字资产”,百姓需求和痛点无法被感知、被识别,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存在困境。
数字公民建设是漫长系统性工程,复杂性极高,依靠单一部委或碎片化的社会力量无法完成。建议中央整体统筹,将数字公民纳入数字中国顶层设计体系,构建横跨各部委、全行业的班子,融合各方智慧和力量,制定国家级的数字公民发展战略,分门别类细化研究数字公民各体系、各领域、各阶段的痛点需求,规划数字公民技术、标准、应用、模式、场景等可行发展路径。
第二,激活社会力量,一体化建设治理体系。
解决“人”的数字身份难题,构建以“人”为中心的社会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就有了抓手。数字公民与电子身份证有着本质的不同:一是可信数字身份不仅是身份证明,还是百姓工作、生活、学习、办事、出行、上网等各类场景应用的数据入口和汇聚;二是数字公民能够存储、提取、应用人全生命周期的完整数据,在数字化时代构建数字化的自己,而电子证照只是在各领域无纸化办公的延伸;三是只有数字身份才能实现数据入口和数据采集,数字化时代的各领域应用才可以实现,身份证和电子证照只是传统的证明我是我,而可信数字身份则能贯穿于线上和线下全场景。
可信数字身份正是助推数字中国建设、撬动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困境的支点。比如,税务、医保、社保等体系,通过数字化平台,由异地不能互通逐步实现一体化,公民基于可信数字身份在各体系平台获取数据,就能逐步实现数据围绕着“人”进行汇聚。建议中央统筹布局各治理体系的现代化转型和数字化建设,尤其是在教育、医疗、食安、交通、娱乐、康养等以B端为主的领域,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导向”模式,引领社会力量融合创新,“力出一孔”地融入到各治理体系的一体化建设中。
第三,试点数字学生,智慧化构建数据模型。
数字公民将实现政府、企业、个人实现公共数据、社会数据、个人数据的安全链接,让数据成为可复用、可智用、有温度的“数字资产”,从而树立全民“数字银行”意识。
公民全生命周期涵盖学前阶段、学生阶段、职业阶段和养老阶段,涵盖各方各面、各行各业。建议构建数字公民智慧模型,融合多元数据和大规模参数,赋能政府、企业创建具有AI能力的“数字公民”,提升对公民生命全周期、全过程的认知水平。比如,当公民处于数字学生阶段,由于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等等各自为政,存在“数治”无抓手、“数质”无体系、“数智”无能力的碎片化现象,通过聚焦契合国家战略所需的人才培养方向,围绕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等学生的成长全阶段,构建长周期、跨场域、多维度的学生数字档案,精准画出学生个人“数字画像”和群体“数字画像”,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精准全面服务。以此试点打造数字公民最佳实践,为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协调有力的一体化推进格局建设提供有力参考和保证。
谈新时代新思想:
以下内容转发自中国企业网3月6日报道:
全国政协委员王晶:
让新时代新思想“飞入寻常百姓家”
3月4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全国政协委员、新大陆科技集团CEO王晶向本报透露,今年她带来了《关于创新驱动新思想“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建议》的提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目前,针对新时代新思想的学习,在体制内已形成一整套完整的机制。王晶认为,“相比之下,对体制外的广大人民群众而言,对新思想的系统性学习,还存在不少难点问题。”例如,普通群众普通群众难以接受和理解体制内的学习方式、语言;传统权威媒体受到自媒体的冲击,“正确的声音”越来越难以传递给群众;不少所谓“大V”,或因研究不透误解新思想,或为一己私利曲解新思想,或为博取眼球乱解新思想;鲜有以大众化语言直截了当、系统化讲清新思想的书籍等。
“让新时代新思想‘飞入寻常百姓家’,是一项系统性的重大工程,依靠单一力量或碎片化模式无法切实落地。”对此,王晶提出建议:
一是让人民群众成为宣传员。由中央顶层设计、总体统筹,打破体制内外的“两张皮”,以政策保障与激励牵引,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到面向广大群众的新思想学习工作中,从学习体系构筑,到学习平台建设,再到学习资料、学习模式、学习手段创新,营造全社会学习新思想的氛围。
二是打造面向群众学习读本。寻找针对新思想解读的参考文献或书籍,围绕其设计一整套体系化的学习内容。
三是培育一批新思想创作者。出台扶持政策,引导有关部门有意识地培养一批政治立场坚定、思想理念前瞻、理论水平过硬、社会实践丰富的社会精英人士,成为与中央同频共振的“真大V”,辅以专业媒体运营机构赋能,将新思想转化为不同载体呈现。
四是构筑新思想融媒体矩阵。有关部门与社会力量融合创新,借鉴MCN机构成功经验,以长文、金句、短视频、动漫等鲜活朴实多元形式,抢占微信、微博、抖音、今日头条等流量高地,形成矩阵式全渠道的学习内容传播。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人民群众是基础底座,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依靠。”王晶表示,通过新时代新思想,可以激发人民群众中蕴藏的丰富智慧与磅礴力量,并在正确的发展道路上力出一孔、上下同欲。
谈科技自立自强:
以下内容摘发自福建日报3月6日报道:
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在出席全国两会的福建全国人大代表、住闽全国政协委员中引起热烈反响。
代表委员们第一时间收听收看,认真学习领会精神实质。大家表示,要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四个更大”重要要求,深入实施“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展现福建作为、谱写福建篇章,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如今,国家最缺的是‘卡脖子’核心技术,企业的创新力量也还未充分激活,面对全球数字科技挑战,数字中国正是构建新型科技创新举国体制最迫切领域,具有带动与示范作用,也给企业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这一切需要创新的带动和牵引。”全国政协委员、新大陆科技集团CEO王晶认为,数字中国将打造一支去伪存真、利国利民的科技创新生力军,而创新的源头正是基于解决百姓需求和社会痛点、堵点,基于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建立上下同欲的创新机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高质量发展。
谈民营经济发展:
以下内容转发自经济日报3月9日报道:
受国务院委托,财政部3月5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查《关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今年的财政收支安排有何特点,民生投入能否持续加力,助企纾困有何政策举措,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如何防范,一系列关系国家治理和社会民生的重要问题,都可以在“国家账本”中找到答案。
预算报告明确,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央和地方财政持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取得显著成效。”全国政协委员、新大陆科技集团CEO王晶建议,创新成功的关键不仅是技术和人才,更要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和创新氛围。企业是科技创新主体,一是进一步深化国家机制体制改革,激励实体经济增强内生动力,提升企业和企业家专心创新创业、敢闯敢拼、安心经营发展的动力;二是进一步探索发展数字技术核心竞争力,创新为社会赋能,助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生态中的企业,破解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中的困境;三是进一步推动创新市场形成,在以创新破解百姓民生痛点难点问题同时,快速转化出广阔市场空间,带来新经济增长点,让企业在国内国外大循环的市场中大显身手。
谈政府机构改革:
以下内容摘发自会务组整理的《王晶委员发言要点》:
围绕政协章程修正案(草案)和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谈一些体会。一、对政协章程的修改非常有意义,充分体现了人民政协与时俱进的特色,是国家基本政治制度建设需要。二、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充分体现了我国不断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决心,政府从“做事”转向赋能和监管。三、重新组建科学技术部,是优化创新引擎、推动新型举国体制的重要举措;成立国家数据局将充分实现数据要素流动的安全畅通,有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