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南方日报》记者报道,由北京新大陆联众数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中标的广东省农业投入品追溯信息平台,并按期完成首个试点——江门市农业投入品追溯信息项目,已有86家农药生产企业、1003家经营企业、1225个农药品种在江门市农业投入品追溯平台进行备案,实现工商登记的农药经营企业的100%覆盖。
在日前召开的江门市农业投入品追溯平台现场交流会上,北京新大陆联众数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围绕农业、兽药等农业投入品追溯作了经验交流。根据《农药管理条例》(2017修订) ,自2017年6月1日起,最小包装的农药产品标签都必须包含可追溯电子信息码。接下来广东省农业投入品追溯平台将在珠三角9市进行推广。
在江门市大光明农化新会有限公司,一瓶瓶新生产的农药通过自动流水线贴上标签后,便拥有了独一无二的“身份证”。经流水线镜头自动扫描后,农产品的相关信息即时上传到追溯平台。
“产品有了这个溯源二维码,就证明这是合格真品,而非伪劣品。”厂长何志铖说。现在市面上存在一些伪劣的三无农药产品,二维码可帮助批发商零销商以及农户辨别农药产品的真伪。“市民拿起手机扫一扫农药上的二维码,就能了解生产农药的追溯码、产品名称、类型、生产批号等信息。”
江门市农业投入品追溯平台分为农药、种子、肥料、兽药、饲料5大系统,对接后,工厂生产的农药都通过扫码才能出库,把货物运送到相应的经销商。此后,农药产品流通到任何一级批发商或零售商,都需通过扫码入库、出库,实时上传到追溯平台。
北京新大陆联众数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卢景说,“伪劣的农药产品将无法销售到农户手上。”农药产品上的二维码是“专利复合码”,不仅储存着农药产品的信息,同时也是正品的保证,“如果银行限制交易,证明该农资产品有问题。”
江门市农业投入品追溯平台的试点效果获得了省农业厅的肯定。广东省农业厅相关领导表示,由于种植业集约化程度较低、散户较多,农资溯源较为困难,江门市打造的农资溯源信息平台不仅是珠三角城市的典型示范,更是走在全国前列的榜样。
目前江门建立的溯源平台农药系统正在全面铺开,在此基础上,江门市将会逐步建立种子系统、肥料系统、兽料系统以及饲料系统。江门未来将探索延长农业投入品追溯链条,加强资源整合,融合农业部门在建的农产品追溯系统、商务部门在建的肉菜追溯系统及食药监部门在建的食品追溯系统,建立健全追溯管理与市场准入的衔接机制。
“农药零售店可根据农户的种植信息,为其提供农药使用指导、服务工作等支持。”据新大陆联众数码总经理卢景介绍,平台正积极与该市农户数据进行对接,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从源头监督农药滥用导致的土壤面源污染问题。
2018年广东省将加大在农业信息化的投入力度,在农资溯源信息平台的建设上,加快监督、应用、服务以及询问等多平台上线。未来,政府、企业、市民、农民均可通过溯源信息平台对有关农业信息进行查询。